在目前疫情环境下,见面或许成了猫和鱼的关系,远程成了生活常态,或许这是5G时代来临的“拐点”呢。美国大学院校有将近4000所左右,对于国际学生来说,选择的范围至少是1800所。当然很多国内学生在选校时往往倾向于前100的名校。那么,在我们准备美国留学时,该如何选校呢?选校总的来说还是有很多的规律可循。那么今天我们主要交流一下如何选校定校!
在分享之前,我先抛出几个问题,看看是不是你现在焦虑的!
1.都说位置很重要,排名它不香吗?
2.“校友圈”VS“国内认可度”,孰轻孰重?
3.国家?地区?如何选?
4.……
以上,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,但不管如何,自己喜欢是个大前提,如果自己加上各种因素后,选择了一个不喜欢的专业以及学校,那么非常有可能直接在国外抑郁了,我有个学生就是这样,T 98+ GMAT 670+ 申请到迈阿密大学、纽约大学,父母因为排名选择NYU后,由于跟不上而抑郁了…
因此,我特意搜集了很多需要考虑的选校因素并进行了整理,方便大家直接套用(顺序不代表重要程度,未列举不代表不考虑)。
1、录取层面
· 中国学生招生规模与中国学生录取率
· 语言,GRE/GMAT
· 奖学金以及奖学金申请难度
· 费用(学分计算or学年计算)
· 是否需要工作经验
2、学术层面
· Academy reputation&Faculty resources
(专排综排,教授/研究中心/实验室)
· Publication &citation
· 班级规模
授课(lectures/discussions)
学制(入学时间,时长,)
·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
3、生活层面
· safety&climate&weather
· 城市/农村(生活便利程度,城市文化,消费水平)
· 校园规模,宿舍
· 文化多元性以及学校特质
4、未来发展
· 实习和工作机会
· 学校就业支持
· 学长学姐就业率和平均薪资
· 导师的行业背景和科研领域
· 校友资源
5、专业方向
· 专业是否喜欢
· 课程难度是否接受
6、个人能力
· 先修课是否满足,商科为例,部分要求微观宏观,statistics
· GRE/托福/雅思
· 其他专业的Hard Skills ;编程,二外
· 实习经历,科研,交换
当你以上六点都搞定了,选了一个自己刚好能填的萝卜坑不是就完了?
不过我相信你肯定也有个梦想,没准实现了呢?所以你的选校要涉及三个层面:“稳妥,主攻,冲刺”。
立思辰留学云建议10所左右,比例依次为3/4/3当然这是比较保险的做法,比例你可以自己调节。
如果你定2/2/6,我就不是很推荐了,因为你自己整合资料可能会出现项目定位不准,当年难度增加,overqualified等问题。但也不要过于保守,丧失机会。我建议多和顾问及文书老师沟通,自己也关注自己的申请情况,登录SAMI,就可以看见服务进度。
总的而言,背景无弱项的,建议偏冲,背景有明显弱项的同学,建议偏稳。当然部分学商科的同学会存在双专业这个问题,这个时候就要合理利用这个特点,多选几所,寻找竞争偏小的项目作为保底。